本校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執行內涵部分,主要參考校務研究議題之分析結果,及過往執行教育部全校性計畫之重要成效與經驗,以精進基礎能力、教研能量升級、以及多元輔助教學等三大策略完備「厚植學能」之主軸目標,再者,透過校內外場域與生活試驗園區之結合,規劃跨領域學程之課程,並加強在地場域的產學鏈結、實習、參訪及社區參與,讓學生及教師具備實務知能,成就「深耕在地」之主軸;進而複製在地場域成功經驗,並拓展至國際社會,藉由推動國際參與機制等政策將本校社會責任理念延伸至國際社會環境,實踐「連結國際」之主軸。
107年執行成果如下:
面向一、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精進基礎能力計畫、教研能量升級計畫、多元輔助教學計畫】
1.「深化核心、人才永續」
因應當前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目標,推動程式設計導入課程趨勢,教育部大力推動大專院校提升學生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能力,本校籌組校級「運算思維及程式基本設計種子教師成長社群」,目的為培訓程式設計導入專業課程之種子教師,藉由種子教師選擇適合的程式語言,將領域問題融入程式設計課程,豐富學生多元化課程的選擇。為達到深耕計畫訂定之指標,本學期籌組之三組共學社群分別為APP Inventor共學社群(社群主持人為土開系老師邵珮君,共學講師為資管系老師周信宏)、Python共學社群(社群主持人為資管系老師陳建勳,共學講師為資管系老師許志華),以及R語言共學社群(社群主持人為企管系老師何海鳳,共學講師為科工系老師洪來發),藉由資訊專長教師引導非資訊專長教師跨域共學,將領域問題融入程式設計課程,讓學生瞭解為何需學習程式設計,及如何運用程式設計實作解決問題。
2.「彈性創新、多元跨域」
本校深碗課程共分為「通識課程」、「專業課程」與「服務學習課程」三類,107年度共有8個計畫案申請、11位老師、16門課程搭配進行深碗課程,以「專業課程」類深碗課程居多,並以「實務與學術攻頂」進行學生深化學習。深碗課程計畫以展演與競賽並行,參與2018臺南大學『創新創意創業競賽』,榮獲第1名、第3名佳績;參加2018『長榮盃創新創業_在地創生循環經濟競賽』,榮獲第1名、第3名。在深碗課程的推行之下,帶動學生自主學習、同儕學習風氣,加上教師願意運用課程以外的時間進行指導與教導,使得課程延伸至課後,由校園延伸至校外場域,顯見學生學習突破框架,加深加廣。
3. 「學習精實、人才永續」
(1)結合班導師、職涯輔導老師、CPAS職涯諮詢師以及校外輔導講座或業師人力,辦理職涯諮詢輔導培訓,深化職輔老師專業能力與經驗,落實職涯輔導機制。
i. 每週安排15場次以上的職涯諮詢時段,共有44位以上職涯輔導老師於本校之職涯諮詢站,進行諮詢輔導服務,共有220名同學利用此輔導服務。
ii.107年舉辦第一屆CPAS職涯輔導諮詢師初階課程,共進行4次課程及評核報告與認證,訓練本校教師與職員成為專業的職涯諮詢師,提升職涯輔導品質,共有13位教職員取得初階職涯輔導諮詢師證照。
(2)整合「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各分項計畫成果,規劃靜態與動態成果共擺放10個攤位展示,靜態成果包括課程三化、特色教室、實習地圖、校友創業產品、學生自主學習作品、國際志工服務、探索者論壇、教師社群、數位教材及數位學伴等;動態成果包括書畫藝術創作、實習與創業分享、手工皂製作體驗、防蚊果凍製作體驗、3D浮空投影、創意機器人、AR/VR遊戲體驗等,由各創新課程授課教師及參與課程學生於各攤位進行教與學之成果分享,讓師生有分享成果的舞台,並增進師生交流與榮譽感。
4.「行動學習、自主卓越」
(1)本校暑期國際志工服務學習團於107年7月3日至7月17日,由應哲系洪菁勵老師帶領10名跨科系學生,前往泰北地區嘎咗村、耶穌村和抜拉村等3個村落,進行為期15天的志工服務與學習活動。在服務過程中,學生獲得參與社會公民活動的機會,提升對國際社會的人文關懷敏感度,並擬定長期服務與交流計畫,透過志工接力實作,增進當地學童中英文能力,賦權在地擁有自立自強及改善生活的能力。
(2) 開設學生主題式課群,帶動學生自主成長動力與風氣,並由學生主導自己的學習歷程,自行擬定目標。
i. 療癒系-仿真多肉黏土盆栽:新視覺美感、熟練技巧與觀察力,並培養學生自我的信心。
ii. DIY木作趣-小夜燈:透過實際操作使同學能發揮創意及想法製作出多樣化面貌,能培養學生文化涵養與創意,建構多元學習環境。
iii.手工皂職人教學:學生能夠具備更多元之技能及知識,使未來要創業的同學能夠體驗職人課程,透過實際操作使同學能發揮創意及想法製作出多樣化面貌。
5.「精進師資結構與動能」
舉辦「優質教學與產學鏈結」座談會,主講人為本校大眾傳播學系陳彥龍副教授與互動設計學系陳雍正助理教授,二位教師除了榮獲本校教學特優獎與教學卓越獎,亦申請及執行產學合作計畫案,透過優良教師分享,帶動本校教師教學與產學之鏈結。
6.「深耕教師教學發展」
(1)整合校務系統外,增加導入IRS、多元學習評量及on/off line之學習系統,亦導入自適應網頁設計 (R.W.D)、建置行動載具app等,提供老師、學生及校務研究各項教與學過程中所衍生之各項數據資料,以提升教與學之成效。此外,為使教師能夠順利使用進階功能,強化科技導入課程,更安排課程天使隨時協助老師活用系統,透過CJCU go-learning之導入,除使系統成為師生互動其中一條途徑外,更能裨益教師運用系統分析學生學習問題、瞭解學生學習成效。
(2)為了提升本校學生學習成效,教師發展組針對歷年教學評量調查題項中較弱項之「教學策略」構面,推動「問題導向式學習」的教學模式,規劃培訓本校教師進行PBL教學,並安排前往教學支持統完善的東海大學及中原大學進行跨校交流及研習。
(3)為使新進教師快速融入學校與教學,辦理「新進教師教學工作坊」,讓教師們能夠了解學校教學機制、資源與軟硬體設備,得心應手運用於教學與課堂設計;研習主題除實作本校各類教學系統外、瞭解本校學生特性外,更邀請觀餐系曾妍娟老師分享「PBL問題導向教學設計」,協助新進教師設計PBL教學、開啟優質教學的第一步,提升學生問題導向解決能力,營造全校教學特色。
7.「創新資訊科技應用」
第一年主要工作項目為開發AR/VR應用的基本元件,對於小物件透過3D掃瞄器快速建立3D模型之雛型;而對於大型建築物則是先使用空拍機對建築物環遶攝影,並將影片匯入Pix4D工具軟體中建立3D模型之雛型,並分別舉辦工作坊讓教師與學生參與進行校內推廣,透過小組討論找出其應用領域,擴大學生對未來之想像,為學生的專案實作等課程儲備能量。
面向二、高教公共性【校務管考回饋計畫、實踐社會責任計畫】
1.「安心向學 夢想起飛」
透過辦理每次5堂課程的工作坊,教導學生辦公室文書軟體-TQC Power Point的實作練習,並引導學生報名考取TQC-Power Point電腦簡報實用級證照;兩梯次工作坊一共71名弱勢學生參與並考取證照,藉由工作坊增加學生的資訊軟體能力,進而提升其未來就業競爭力。此外,除了參與課程不需負擔課程費用外,更提供弱勢學生「專業證照考照補助金」補助其報考證照費用,學生考取證照後還可申請「專業證照通過獎勵金」,達到深耕弱勢、安心就學之計畫宗旨。
2.「提升辦學品質機制」
管理學院研議ACCSB推動機制,以協助大學商管學院檢討現行各項學制之教學研究與服務實況,提升教育品質,協助學院穩定成長。透過「中原大學商管品質促進與認證辦公室」林志浩執行長分享實務經驗,分享認證心路歷程,瞭解ACCSB推動認證經驗,協助大學商管學院檢討現行各項學制之教學研究與服務實況,並籌劃ACCSB華文商管學院認證,建立符合其人才培育目標之評核機制與效標。
3.「完善利害關係人溝通機制」
(1) 「2018第十一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長榮大學榮獲企業永續報告類—大學、醫院、政府組織金獎,是該類組榮獲金獎的唯一綜合型大學。本校永續報告書架構內容主要依循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於2016年10月公布之GRI準則(GRI Standards)編撰,此外聯合國於2015年通過「2030永續發展議程」(2030 Agenda),為人類提供了全球化且兼具整合性與改革力的願景,並提出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成為至2030年前國際合作的指導原則。報告書資料蒐集內部範圍為長榮大學校區,外部則為家長、雇主與實習機構、政府單位與社區民眾,面向包括「治理」、「員工」、「學生」、「環境」與「社會」層面,並依包容性、重大性及回應性等三項原則,作為報告資訊之彙整及揭露,相關資料乃透過跨部門之CSR工作小組蒐集。
(2)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為表揚推動永續發展績效卓越單位,落實永續發展在地化及生活化目標,實現國家永續發展願景,特訂定國家永續發展獎選拔表揚計畫,長榮大學通過第二階段複選實地訪評,榮獲教育類獎項殊榮;行政院院長賴清德於107/12/28頒獎典禮致詞時,特別肯定長榮大學自2002年起對二仁溪污染整治的參與,與灣裡的團體一起協助將有黑龍江之稱的二仁溪改造成鰻魚苗產業可以回來的河川。
面向三、學校特色【落實產學鏈結計畫、推動國際參與計畫】
1.「產業實務融入課程」
(1)推動以補助課程或教材補助的方式,鼓勵教師利用更多元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深入在地探索,透過發掘、探討並解決產業問題,第一年獲補助達46門課程,產出創新產品如穿戴互動裝置,竹編藝品等,藉由導入深耕在地的業師,將過往在社區與老厝活化的實際案例經驗帶入課堂,進行解析與交流。
i.大霖木藝工場改造計畫:進行創新創業提案,參加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智慧生活特色大學計畫所舉辦的U史馬特營隊,榮獲「優勝獎」。
ii.窯場創新:為六甲南芳窯窯場建構讓遊覽者隨時隨地都能有身歷其境導覽體驗的『穿戴體感虛擬導覽系統』,有別於傳統單純圖文介紹的導覽系統。
iii.傳統竹藝:由識竹、砍竹、剖竹、製取所需竹篾材料,到進行竹編等連續性學習活動。
iv.在地飲食:將在地飲食的獨特性和原料(蔗糖)進行創新研發,透過古老產業再創個案分享,導入實作方式實際運用。
(2)產學合作總中心邀請資設院黃詰琳老師,於產業研習經驗分享會進行經驗分享,共吸引本校45位老師到場參與交流,鼓勵本校專任教師參加產業研習,了解產業現有技術、運作情況及未來展望,增進教師實務經驗、精進專業能力,促使教學內容切合業界需求,以提升產學合作能量。
2.「產業人才培育」
(1)產學合作總中心與創新育成中心共同舉辦「在地創生工作坊」,邀請具備產學經驗及產品開發等的教師,導入在地生活產業議題,透過社會設計的理念,發掘產業問題,共同提出計畫或創新課程。建立校內研發成果商品化輔導制度,鼓勵教職員生投入研發成果產品開發,透過「校內特色發展專題計畫」、科技部產學計畫或是師生專題等可商品化之成果,提出產品核心理念,再由審查小組選出,具有產值及學校理念之商品,並透過階段性的補助方式協助產品雛型開發。
(2)建立三大創業基地,完整性推動台南在地創業
i. 校內種子孵育空間:設置於本校行政大樓五樓培育空間,提供廠商行政工作、業務洽談的主要空間,目前進駐廠商共5家。
ii.長大夢想空間BIG O:設置於中西區,為街邊型態的創育中心,提供廠商辦公外,更可作為展售與活動的執行場域,目前進駐廠商共3家。
iii.新營青創基地BIG O2:設置於新營區南瀛綠都心,提供廠商辦公與店面空間外,更規劃個人創育空間,培養在地青年投入微型創業。
3.「社會責任領航大學」
透過台灣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實地研習,以長榮大學與台灣海洋大學兩校合作備忘錄,讓長榮大學的國際學生移動至台灣海龜保育據點去做服務與學習,將所學之保育策略回饋其母國,並提供該國保育資料進行交流,提供學升跨國的實地實作機會,讓學生從指認永續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到實際執行的過程,提升台灣與國際間民眾和學生的生態保育意識,落實環境教育課程品質與實踐性。
4.「強化師生國際交流」
(1) 107年度海外姐妹校拜訪的內容相當多元,例如:日本神戶學院大學、甲南大學、大阪女學院大學、大阪國際大學、菲律賓三一亞洲大學等;另參加台日校長論壇,會議中亦有機會與尚未締結為姐妹校之學校代表會面,將可成為日後進一步合作之能量。而當中最特別的是藉由多次的拜訪與日本宮古島是簽訂友好協定書,並於11月成立長榮大學宮古島日本教育中心,期望日後可送本校學生進行國際移動,此合作方式為一大創新。
(2)本學程強調問題解決能力,透過實作與實地學習,拓展學生的識野與膽視,從宏觀與實用觀點,建構出一系列的海外學習機制,以拓展視野、培養膽識與能力,從語言、文化、產業、管理、科技等面向,向業界學習。凡東南亞的台商、華裔僑社、貿易商、政府駐外單位,以及教育、文化、非營利等組織,皆有助於本學程師生對東南亞市場、文化、語言的瞭解與發展,均可在互惠前提下,進行多樣的合作。
5.「完善國際友善校園」
語文教育中心於推動學生國際力培育活動方面,依據深耕計畫的年度執行方針,開設更多跨文化交流、活動及課程,並新增不同語系的開班數,旨在透過辦理不同文化交流或課程,達成精進國際交流及學生移動力為目標。
面向四、社會責任【實踐社會責任計畫】
1.「生態正義」
(1)以協力造屋方式營造綠色環境教育場域,使教育功能於建築過程即展開,推動校內外與國際間的環境教育。民眾、師生與國際夥伴共襄盛舉,推動減廢回收、守護動物的根與芽精神,環境教育向下扎根,關注環境議題及守護家鄉,增進大學與社區互動,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根與芽生態教育中心於107年10月28日舉辦守護動物嘉年華活動記者會,以「減廢回收,為動物發聲」行動舞台劇呈現,更獲得行政院環保署與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環保局及12所學校支持,透過學生將回收廢棄物,自製成動物面具、頭套等妝扮成動物模樣,以實際展演為環境生態發聲。
(2) 結合在地議題與連結社區民眾為主軸,推動水環境守護行動,舉辦「世界地球日,走讀二仁溪」、「漫遊二仁溪,水岸綠道行」與「愛鄉護水,嘉南大圳鐵馬溯源」等活動,指導學生參與教育部與台南市環境教育相關競賽,榮獲相關獎項之肯定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大專院校學生國際體驗學習計畫競賽佳作、台南市水環境守護志工隊補助及績優評比優等獎以及世界水質監測競賽特優獎等)。建構學子實作競合能力、產出水環境守護行動活動歷程社群資料庫以及正向新聞報導6則(延伸觸及至台灣好新聞、僑務電子報、自由時報電子報、風傳媒與Yahoo新聞)等,增進計畫後續的網路觸及與長期影響,作為未來台灣與國際間環境教育推動之參考依據。
2.「社區共好」
(1) 本工作坊與日本Next Commons Lab共同合作,以社會問題與環境問題為主軸,透過講師專業教學分享、實地參訪及團體討論,讓同學經由創意思考,發現社會與環境的問題,並且提出實現理想的方法,並與在地高雄茄萣舢筏協會合作,帶領大家實際體驗在地社會設計解決問題的操作模式,達到本次工作坊國際與在地共同推動社會設計的成效。
(2)在地創生&社會創新系列講座
i.創業思考:以咖啡經營為主,探討包含服務業的營運、待客之道、管理等經驗,邀請咖啡廳創業者進行分享,其中一場次講座更直接於摩爾咖啡辦理分享講座,讓參與講座學生,直接瞭解咖啡廳內店面的實際運作模式。
ii.在地創生:在講座中探討在地創生相關議題,包含經費、政策、社區、產業等面向,讓本議題系列講座,可以提供學生在社會創新的思考上,能有建立多元的思考模式,亦透過本系列活動邀請的業界講師參與,強化本校與業界的合作與未來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