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執行內涵部分,主要參考校務研究議題之分析結果及過往執行教育部全校性計畫之重要成效與經驗,以精進基礎能力、教研能量升級以及多元輔助教學等三大策略完備「厚植學能」之主軸目標。再者,透過校內外場域與生活試驗園區之結合,規劃跨領域學程之課程,並加強在地場域的產學鏈結、實習、參訪及社區參與,讓學生及教師具備實務知能,成就「深耕在地」之主軸。進而複製在地場域成功經驗,並拓展至國際社會,藉由推動國際參與機制等政策將本校社會責任理念延伸至國際社會環境,實踐「連結國際」之主軸。
108年執行成果如下:
面向一、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精進基礎能力計畫、教研能量升級計畫、多元輔助教學計畫】
1.「學習精實、人才永續」
(1)本年度規劃10場次實習成果發表會,參與系所有社工系、護理系、應日系、醫藥系、航管系、大傳系、企管系、運技系、心理系與應哲系。透過學長姐們熱切地分享實習所聞,介紹課程與實務差異,說明實習前、中、後應注意事項,讓尚未實習的學弟妹建立對實習的正確認識與提前做好完善準備。近三年參與的學生數與投入時數持續成長中,105學年為1,745人/305,157小時、106學年為1,802人/480,263小時、107學年為2,144名人/575,240小時,整體參與人次成長達18.61%,實習時數大幅提昇46.95%。
(2)依據學生職涯發展特性,積極引導學生在不同年級參與教育部「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測評,今年度大一新生共2,026名學生接受職業興趣探索測驗,在大二後陸續完成職業共通職業診斷、專業職能診斷測驗,系所投入方面,今年度有42個系所(學程)參與施測,相較106學年度提升11.9%。
(3)推動「一系一職輔老師」,即時提供各系學生輔導諮詢,現有38位職輔老師輔導學生達723人次,辦理多元職輔課程共64場次,提供2,342人次學生提昇職涯知能 ;為讓大學生提早認識自己與規劃職涯,職涯與發展校友中心積極舉辦「職涯輔導系列講座」,依照職涯探索-職涯進路-職涯籌劃實踐三個職涯歷程來規劃各項講座活動。
2.「行動學習、自主卓越」
(1)2019 「泰陽長在,攜愛入阿卡」暑期國際志工服務學習團於7月14日至29日由應哲系執行長洪菁勵帶領11名跨科系學生,前往泰北嘎咗村、耶穌村和抜拉村進行為期15天的志工服務與學習活動,並在嘎咗村唯一從幼兒園到中學三年級的Banhuaymaeliam school進行教學活動。
(2)為提升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後的反思與交流,學生學習組於10月7日辦理服務學習成果發表會,邀請上學期服務學習績優組別的代表同學分享參與經驗。本次發表會服務內容各具特色,經由專家評審後,由護理一B:用愛擁抱聖祐獲得卓越方案獎,應日二B:堅持在地接軌國際-梅子夢工廠簡介日文翻譯獲得特優方案獎,航管一A:赤崁扶輪社偏鄉英語遠距教學獲得優等方案獎,佳作獎則頒給航管一B:一起愛老人、會資一A:酪梨心農業、生科一A:流浪動物送養以及護理一A:中路築夢等四組,獲獎學生結合專業與服務,師生並攜手善盡社會責任,都獲得評審老師的肯定。
(3)為能有系統地準備日文檢定本次日本語能力檢定,由應日系學生自主發學習社群與應用日語學系大二高級日語課程相輔相成,透過課程的輔導與練習讓大學對於日語有更深入的理解,共有12人通過日本語N3能力檢定。
3.「精進師資結構與動能」
108年本校共計延攬7位各領域高階師資與護理專長師資,同時新聘13位專任教師,為本校教學團隊增添生力軍,適切優化師資結構。另為提升教師產學合作能量,辦理「開啟產學合作之門~從人工智慧談起」分享產學合作領域之耕耘經驗,鼓勵並提升本校教師產學合作能量;另敦促大學教師職責,辦理「做一件人生中執著的事:從大學教師職責談起」分享肩負教職和行政時,除戮力於教學,仍持續有研究之產出,幫助學校發展,並以個人發展歷程勉力積極經營與產出。而為使本校教師評鑑制度更臻完善,有效提升教師發展動能,定期舉辦精進教師評鑑制度會議,為使教師評鑑制度與教師評鑑指標能有效敦促教師發展,針對本期教師評鑑執行過程及相關制度與指標進行檢討修正,做為啟動校內相關修正程序之先期準備。
4.「深耕教師教學發展」
藉由設計系統性教師發展路徑,並依據各院專業發展辦理教師增能研習與工作坊、補助教師教學創新教學、教學實踐研究、教師專業成長社群,提供教師足夠的知能,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且適合其專業之教學模式,並促使教師教學上之跨域經驗分享與合作。目前共辦理30場 (12系列)教學相關工作坊,其參與老師將活動內容導入課程比例達92.7%。
為確保教學品質,規劃教師接受教學品質檢測、課程評閱輔導措施及輔導追蹤,藉以提升學生之學習成效;並透過精進教學助理,協助教師備課、引導學生討論與實作、輔導補救及延伸學習以加深學習深度,且經由教學助理輔導輔導後,其課業改善比率從85.75%(105學年度)提升至94.64%(107學年度)。
最後為鼓勵教師熱衷於培育莘莘學子,遴選並獎勵優良教師,其中107學年度遴選出106學年度優良教師1名教學卓越獎、2名教學特優、23名教學優良,並將其教學經驗引導校內教師實踐本校教學型大學定位,落實為國家培育優秀人才之社會責任。
5.「學術研究加值」
因應跨域創新研究潮流之趨勢,鼓勵校內教師發展第二專長,讓學生提早熟悉多元領域之應用技能,本校規劃引導跨域的完善流程。同時,為整合校內研究資源及爭取外在合作機會,透過產學合作總中心建立溝通管道,強化校內研究資源整合,促成教師跨域研究之經驗應用於教學或產業運作上使教師達到教研合一支目標。更夠過教師參與國外研討會發表、國際研討會及國際合作之模式與國際進行連結,使師生有國際交流之機會,提升師生研究能量,並躍升本校在國際上之影響力。
近兩年度本校通過大專生計畫師生投稿期刊或研討會總數共計16篇,佔通過計畫總篇數25.4%。107年度共計兩位科技部大專生計畫同學榮獲「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殊榮,分別為健科院生物科技學系董家綺同學及資設院資訊工程學系王士誠同學。
6.「創新資訊科技應用」
(1)智慧醫療是當前主流,長榮大學護理系與資設院的跨域課程「程式設計與智慧醫護應用」,本課程由奇美醫院督導李穎俐、資設院林家樑與朱瓊珮老師共同授課,課程修課學生以大一護理系為主,另有資設院、醫社學程、進修日語學程及醫照學程學生共同參與課程,透過不同的專業語言,讓設計出來的成果能夠妥善運用於生活裡。
(2)網路與資訊科技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與數位內容廣泛被教師使用於輔助教學,將能夠增加學習者學習效果與提升其學習興趣,「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是近年來廣泛應用並融入於課程設計內,提供學生多元以及高互動性的學習教材內容與學習環境。因此,為能夠提升校內教師具備有多媒體教材設計能力,辦理相關工作坊活動,包括利用全景影像建立3D模型、2D影像建立3D模型以及平板建立3D模型等方式,培養校內非設計專長教師具備有3D模型製作基礎技能,藉以作為日後擴增實境或虛擬實境教材開發基礎。另外,為推廣與結合數位內容產業趨勢,亦針對學生辦理3D軟體學習工作坊,包括3d Maxs、Maya以及Zbrush等課程,增加學生設計技能以及教師課程教學助理製作教材之能力。
面向二、高教公共性【校務管考回饋計畫、實踐社會責任計畫】
1.「安心向學 夢想起飛」
長榮大學起飛生多元學習輔助獎勵金不僅提供各項獎助學金申請,同時辦理多場主題式課程如就業力講座、升學型講座、資訊力工作坊及減塑環保手作課等等,不僅讓同學可以在課餘時間自我進修,提升未來競爭力,更可強化教育所扮演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角色。獎助項目含括多元學習助學金、成績優異暨進步學習獎學金、專業證照考照學習獎勵金及職涯學習助學金。透過搭配生活面、學業面、職涯面的全方位輔導機制,讓學生不僅在課業成績提升,更能在就學期間培養其未來就業能力。
2.「精進校務研究專業管理」
因應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商業界亦每年均投放大量資源,挖掘和分析大數據,從而調整經營策略。因此,在校務治理方面,藉由深耕計畫繼續推動校務研究資料庫之範疇及同仁的IR素質,透過研習課程教導行政同仁,於平時養成建立資料檔案「共通性欄位」的好習慣,除可提升跨單位資料交流、彙整之效率外,亦是未來校務發展大數據分析之重要基礎,期待站在資料第一線的同仁,可以提升業務執行與數據管控能力,進而提升本校校務行政效率。
3.「提升辦學品質機制」
本校各教學單位在既定的系所教育目標下,掌握各項職場人才能力指標,邀聘產官學界、雇主及校友參與系務關鍵會議提供人才培育之建言,各項課程除精準開課外,同時積極參與評鑑作業,邀請客觀第三者來進行外部評鑑,自我檢視教學成效,落實本校教學品保機制之計畫、執行、檢核、行動概念,確保系所在「系所發展、經營及改善」,「教師與教學」及「學生與學習」三大面向之作法與成效,結合本校教育理念與目標,達到建立學校發展特色外,更重要的是期許校務治理能不斷的精進、持續向上,提升辦學能量達永續經營之效。
4.「完善利害關係人溝通機制」
本校2016年、2018年及2019年「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三年出版皆榮獲銀獎及金獎,資料蒐集內部範圍為長榮大學校區,外部則為家長、雇主與實習機構、政府單位與社區民眾,面向包括「治理」、「員工」、「學生」、「環境」與「社會」層面,並依包容性、重大性及回應性等三項原則,作為報告資訊之彙整及揭露,未來將持續對外界揭露在財務、教育、研究、環境與社會的相關資訊,且建立更多元的管道與互動關係人主動溝通。
面向三、學校特色【落實產學鏈結計畫、推動國際參與計畫】
1.「產業實務融入課程」
健康心理學系陳思帆老師帶領的工商心理學專題課程,引領探討工商心理學產業現況分析,引導學生以觀察/解決的方式,研提可具體改善或解決問題之專題研究報告,透過校內成果發表遴選出優秀作品,共產出16份專案報告成果,更鼓勵學生將專題成果投搞至國內專業學術研討會,共有8位同學錄取,佔50%,分別為2位同學榮獲「2019組織生涯管理與諮詢研討會」錄取為口頭發表(108/6/22),1位同學榮獲「2019 大學生暨研究生學術論文發表研討會」錄取為壁報發表(108/9/7),1位同學榮獲「2019 台灣輔導與諮商心理學年會」錄取為壁報發表(108/10/23),4位同學榮獲「2019 第 58 屆台灣心理學年會」錄取為壁報發表(108/11/2),成果非凡。
2.「產業人才培育」
(1)創新育成中心每年度辦理創新創業系列活動,運用專業課程、創業競賽、教育部創業計畫輔導等,提供校內欲創業的學生,有個健全的管道與系統,逐步累積創業能量,協助創業成功率。今年度共計9組學生團隊申請教育部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經過中心的輔導及諮詢後,順利輔助校內學生團隊-均健樹投入今年度的ustart計畫評比,規劃於11月-12月辦理本年度長榮盃創新創業競賽,協助優秀團隊申請教育部ustart創新創業計畫。
(2)2019年為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為協助台南地方發揮特色,長榮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校外基地—台南青年新營創業基地BIGO2,將於31日舉辦「創拾光.聚森活」系列活動。當天勞工局局長王鑫基與長榮大學副校長孫惠民蒞臨現場致詞,為現場與青年創業家交流互動及致詞勉勵。另特別邀請職人講者曾芃茵及台南觀光代言人—阿春爸,進行創生講座,協助民眾以創新觀點了解台南文化核心價值;透過本次活動交流,整合青創家及串聯地方相關青創、育成單位,強化育成中心與青年創業連結,開啟往後進一步實質上合作契機,也期待未來青年的創意、熱情與行動,能為地方開拓更多發展的可能。
3.「強化師生國際交流」
(1)為深化姊妹校之間的合作關係和尋求更多合作的模式,由校內師長親自拜訪姊妹校或邀請姊妹校高層來訪,相信藉由實地考察,互相了解文化差異、學校治理方針,並透過面對面的議題討論,更有效率助於雙方學術上的交流。2019年2月由護理系師長代表校方與St. Paul University Iloilo簽署兩校合作備忘錄(MOU)及對未來兩校護理院系的具體合作規劃進行討論,另由李泳龍校長與交流組邱惠琪組長、東南亞學程蘇文彬主任,代表本校與菲律賓Trinity University of Asia簽屬東南亞學程Immersion Program MOA合約,增加27位學生赴菲律賓的交流機會。
(2)東南亞學程—「華人/台灣人在當地的適應與發展」:由蘇文彬老師領隊,於今年寒假及暑假共兩次率學生前往越南、泰國,行程側重人文面向的訪談交流及身份認同的核心議題,學生於事前蒐覽資料彙整,於行程中親訪當地顧問,於返國後製成影音與文案專題,深化對當地特定議題的認識,亦累積本學程的教與學資產,學生也從中建立跨文化適應力、國際移動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的提昇。
(3)資訊暨設計學院—「2019 資設院赴捷克 UHK 大學暑期短期交流」:藉由移地學習,充分體驗當地生活並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下進行專業課程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外語的能力與自信,返國後舉辦海外遊學學生學習成果發表會,要求學生以英語發表形式完成簡報內容,得以檢視學生外語能力,更彰顯本學院推動學生國際移動之成效。
(4)醫務管理學系—「日本醫療相關產業學術機構研習」:透過海外研習課程讓研究生學習學術領域書籍上專業知識以外之實務經驗,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及增進對國際醫療產業未來發展動向的觀察能力,進而銜接研究生未來於就業職場的工作能力;透過此次短期海外研習直接觀摩日本標竿健康產業機構之營運方式,進而激發學生於其現職工作場域不同的管理思維,培育學生能對於未來關於醫療產業發展方向敏銳的國際視角,並協助組織規畫未來發展動向。
4.「完善國際友善校園」
2019年長榮大學第六屆國際文化交流夏令營(Global Cultural Exchange Summer Camp)本次活動8.19-8.23共為期5天,來自台灣、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日本、韓國、菲律賓、越南、泰國、波蘭等共計十國,共約80名學員參加。在課程規劃上,安排有社企實驗室、手繪青花瓷、原住民文化暨舞蹈體驗、參訪台灣歷史博物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異文化飲食與手作工藝等,透過文化的分享與交流,以及動態活潑的課程,讓來自各國的學員深入認識台灣的多元發展及台南豐富的城市特色。此活動共有68位姊妹校學生參與,除了藉此讓他們認識台灣外,更重要的是,將國際化氛圍帶入校園中,讓暑假的校園不再空蕩蕩,而能擁有新氣象。除透過課程設計幫助台灣學生與姊妹校學生交流,更可貴的是在營期中能自然而然的與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結交世界各地的好友,相信將帶給他們不同的世界觀。
5.「建置國際資源共享」
(1)本校首創之無人機應用學程培育相關人才,支援產業發展所需;無人機中心發展無人機產業應用技術與專業操作人員考照課程,使長榮大學於國內無人機領域發展居領先地位,未來規劃將本校無人機特色課程移轉至國際,落實國際資源共享。由本校無人機應用學程的一位教師,帶領2位已修過相關課程的同學擔任教學助理,至馬來西亞砂拉越科技大學舉辦無人機STEM課程教學,將本校無人機特色課程移轉至國際,落實國際資源共享。
(2)今年適逢莫拉克風災十週年,因此本屆ISE talk除接續社會企業在地方創生上的議題,更深入探討社會企業與地方創生在永續發展上的努力與前景,為能深入瞭解國際社會企業的發展,本屆論壇邀請馬來西亞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Dr. Syed Shah Alam分享東南亞社會企業之發展。來自校內外及國際人士500多位共襄盛舉,藉此活動促進社會企業彼此間及其與消費者的交流與思考的激發,讓台灣社會企業與地方創生往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使社會企業、永續發展的思維能夠深入每個人的心中,每一個企業都成為能夠協助社會永續發展的社會企業。本校國際社企論壇已邁入第5年,前三年著重於在地社會企業之連結,2017年起,各屆論壇已有來自日本、孟加拉等國際人士來台參與論壇活動。今年更有來自印度、馬來西亞等重視社會企業與永續發展之國際人士參與論壇。與會人數方面亦逐年增長,足見本校所辦理之國際社企論壇逐漸展開國際能見度,也是對本校國際社企地位的肯定。
面向四、社會責任【實踐社會責任計畫】
1.「弱勢關懷」
(1)靭性社區的發展需要有經濟互助、文化歷史及社會組織的面向,有時候從單一議題出發有時候是多路並進, 從社區做為一個生態系的觀點,任何一路的著力都可能影響到社區生活的其他面向。以同樣經歷莫拉克的三個場域,分別著重在三個面向-寶來社區的產業發展、旗山小鄉的文化保存及荖濃社區的文化認同,藉由社區發展進程與長榮大學社會力研究中心及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結合校內符合需求的院系師資與社區合作協力。
i. 寶來場域以觀光與餐飲學系和國際企業學系的師生,以寶來網頁建置、旅行規劃行銷與社會企業營運規劃的知識和在地組織一同實踐屬於寶來地區的理念,讓人和自然環境一起創造社區營造。
ii. 荖濃場域則是本校應用哲學系以課程導入社會議題進行教學創新,讓學生有體現「走出傳統教室、走入偏遠社區、關懷社會弱勢、重視資源議題」的社會責任精神。
iii.小鄉場域計畫重點則是在於與「小鄉社造志業聯盟」夥伴們了解在地文化與需求,構想「行動廣播車」概念,計畫藉由長輩之口述記錄在地生活與故事。
(2)長榮大學USR計畫龍崎在地樂安居-《AGE long耆》計畫團隊係由社工系教師為基礎,延攬護理系、心理系及運競系教師共同組成計畫團隊,並透過各系顯性課程導入、隱性講座培訓課程以及於場域中實作「到宅關懷訪視」、「高齡健康促進」和「社區互助共老」三項子計畫,除了期待與社區共構出符合當地需求的社區照顧體系,實踐「在地樂安居」之榮景外,更能透過計畫執行,培養學生跨越城鄉、跨域學習、跨齡共好的態度與能力。
i.「到宅關懷訪視」主要針對獨居或老偶共居的長者進行生理、心理、社會功能及居家環境評估,每戶長者均由跨系團隊訪視3次,採隔週進行,共訪視22戶。
ii.「高齡健康促進」主要針對可自行移動至據點的長者進行長者常見如:用藥安全、失眠、防備災及高齡體適能等議題進行健康促進活動,共辦理18場。
iii.「社區互助共老」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針對在地居民進行行動開講,期待透過開講活動,彙整在地資源及照顧需求,進而協助社區建構合宜的照顧模型;另一部分則是針對在地青兒少辦理高齡模擬體驗活動,期待透過活動,奠基青兒少對於高齡者的認識,期待青兒少未來能自動投入社區參與志願服務活動。
iv. 邀請長輩進入校區進行一日大學生體驗外,更與台灣高鐵股份有限公司、龍崎區公所以及龍崎永續發展協會共辦「一日高鐵圓夢」活動,帶領長輩搭乘高鐵北上參觀總統府及中正紀念堂進行快閃表演,更展望未來有更多單位能持續關注偏鄉高齡之議題。
2.「生態正義」
(1)自2007年發起,長榮大學約定每年五月的第一個週日,由各河系騎自行車循嘉南大圳到烏山頭水庫,除了感念八田與一的水利工程,也反思河川污染的問題。本次台江水日,長榮大學約50多位師生參與,5日早晨從本校國際珍古德根與芽生態教育中心園區出發,途經二甲溪、許縣溪、鹽水溪、虎頭溪、潭頂溪、嘉南大圳南幹線、山海圳綠道、曾文溪、官田溪單程約42公里,沿途由長榮大學環境教育國際實驗學院院長洪慶宜進行解說水環境,最後至烏山頭水庫內的八田與一銅像處,與台江社區大學、海佃國小、台江之友等各地夥伴會合。本校參加這活動已有13年,因為水環境守護行動,讓我們結識了珍古德博士,在本校設立珍古德根與芽教育中心與永續發展國際學程,目前已招收兩屆來自八個不同國家的國際生,今年已邁入第三屆招生階段。期望他們在台灣完成學業後,將台灣河川保育的經驗帶回母國分享,繼承珍古德博士的根與芽精神,讓水環境保育能生生不息永續發展,讓台灣在世界被看見。
(2)響應「世界地球日」,長榮大學20日舉辦「陪你走十哩路—根與芽計畫河川走讀」,活動由環境教育國際實驗學院結合校牧室的成年禮、大學社會責任社區辦公室推動各項綠色社區成果,從長榮大學出發,由校長李泳龍與大潭社區理事長黃錫家帶領師生及社區民眾陪伴100多名學子們,沿路走讀大潭與武東的水環境及文化景點 ;途經社區落葉堆肥示範場域、大潭昭德宮、大潭國小樹屋、港尾溝溪疏洪道、武當山上帝廟、在地小農農場、大霖古厝等,並在港尾溝溪疏洪道聯署簽名要求政府重視,儘速改善港尾溝溪疏洪道水質污染問題。所有參加成年禮的學子們,在社區與河岸邊清出菸蒂、塑膠袋、玻璃瓶、鐵罐等各式各樣的垃圾並進行分類,以實際行動維護環境生態。
3.「社區共好」
(1)創新育成中心於108年度起,啟動地方創生發展業務,規劃與山上區公所與在地產業進行合作,針對山上區未來發展與地方創生計畫進行研究與規劃,透過大學參與地方發展模式,建立產學合作機制並協助地方翻轉,增進鄉鎮經濟就業率,減緩人口流失。以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為推動基地,進行教育課程開發、產業轉型學習、社區民眾參與等,協助山上區活絡社區環境,並由本校規劃以健康科學院研發的嗆蚊防蚊液為基礎,由創新育成中心蘇于倫主任進行形象設計,發展出本校與水道博物館第一個聯名產品-開幕限定防蚊液,作為本校與山上區合作的平台,陪伴在地發展。
(2)創新育成中心於108年10月06日舉辦Design for Tomorrow 「為了下一代」環境永續設計思考工作坊,針對環境永續、能源循環、健康(含有機食物鏈結)、低碳、空污、 熱、水等氣候與環境變遷議題,提出改善計畫,特別邀請5% Design Action 社會設計平台楊振甫執行長,透過全英教學,導入設計思考模式,帶領此次學員透過場域踏查、問題盤點模式,讓每組學員產出環境永續企劃,以本校生態教育中心與方舟cafe 視為兩大生活實驗室,讓各組學員可以在未來一學期透過實驗場域,實際將本次工作坊所提出的企劃主題驗證,對於環境永續提出良好方案,最後由本校安全衛生學院綠能與環境資源學系吳佩芝老師與賴信志老師帶領本校國際永續發展學程(International Progra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國際生一同為環境發聲,為我們的地球出一份力量。
(3)本屆國際社企論壇以社會企業在地方創生上的議題,以永續發展為中心,邀請社企創業家、社企專家、社區推動工作者,針對社會企業的社會定位、莫拉克風災後社區產業復甦轉型、社企創業發展成果、東南亞社企發展現況等,進行專題演講與交流,提供現場參與者掌握社企發展的最新資訊,論壇啟動儀式邀請18家社會企業共同簽屬合作備忘錄,宣示聯手推動社會企業永續發展,並與場外設置社企市集,邀請寶來社區、1982de glacee法式冰淇淋、方舟美好事業、大樹社會企業-復興街73號、甜玉軒、綠色大武崙、歸農棧、嘉宏伴手社企、礁坑農、九花咖啡、小蜜蜂計畫、擁泉科技、築夢社企、仕安社區合作社等,展示社會企業推動成果與發展特色。